首 页 | 本会介绍 | 新闻中心 | 政策法规 | 慈善功德会 | 本会期刊 | 佛教天地 | 一日禅语 | 国学讲堂 | 明州史话 | 养生常识  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明州史话 > 寺院
江东区寺院
发布日期:2012-12-11  编辑: 作者: 宁波市佛教协会   浏览:次  改变字体:

一、开放寺院

七塔禅寺

七塔禅寺位于宁波市江东区,南至百丈路,西靠箕漕街,北接箕漕街38弄,东近彩虹北路,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之一。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。寺院殿堂结构典雅,古朴庄严,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,主要建筑有:七佛塔、山门牌楼、天王殿、圆通宝殿、三圣殿、法堂及藏经楼、玉佛阁、祖堂、钟楼、鼓楼、东西厢房、综合楼等。

寺初建于唐大中十二年(858),距今已有近1150年历史。当时有江西分宁县宰任景求舍宅为寺,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,是为开山始祖,寺初名“东津禅院”。藏奂禅师是马祖道一嫡传法子、五泄山灵默大师的弟子,故东津禅院属于禅门洪州宗一脉。藏奂禅师深通禅宗心法,在甬城大开法筵,广设禅席,接引十方英灵衲子奋志冲关,直参本来面目。《宋高僧传》称其“凡一动止,禅者必集,环堂拥榻,堵立云会。(藏)奂学识泉涌,指鉴歧分。诘难排纵之众,攻坚索隐之士,皆立褰苦雾,坐泮坚冰;一言入神,永破沉惑”。咸通元年(860),浙东裘甫率兵起事,有乱兵入寺,寺众骇散,唯心镜禅师冥心坐禅,神色不动,众兵皆惊,叩礼而退,寺院得以保全。翌年,郡守取此事奏闻朝廷,盛称师德,懿宗诏改东津禅院为“栖心寺”。

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真宗敕改栖心寺额为“崇寿寺”。此时,寺院已成为四明地区的著名道场之一,与同处市区的天台宗山家派延庆寺相并立,并为山家派提供了不少优秀人才,如广智法孙明智中立、神照法孙智连觉云、以持律闻名的戒度法师等。政和八年(1118),宋徽宗因受道士林灵素之惑,崇迷道教,下旨将佛教寺院改为道观,崇寿寺随之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。宣和二年(1120),仍恢复为栖心崇寿寺名。乾道三年(1167)三月,日本国派遣使节致书四明郡守问佛法大意,郡守召集众僧研读使函,栖心寺维那忻然而出,逐条予以析答,同时指出来书中7处错误,使日本来使惭惧而退。栖心寺维那为国争光、为佛法争光,郡守尊称其为“天下维那”。

元代时,栖心崇圣寺仍然以弘扬《法华经》教义为主,为甬城重要的天台宗道场。其中比较知名的天台学家有剡源法嗣允则法师、善继法嗣是乘法师、弘道法嗣净珠法师等。
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,信国公汤和为抗御倭寇侵扰,实行坚壁清野之策,将海岛居民迁徙内地,焚毁普陀山宝陀寺(即普济寺前身)殿舍300余间,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圣像于宁波府崇圣寺内供奉,寺院住持惟摩禅师舍地以建宝陀寺;寺东三分之一面积,复建栖心寺。第二年,诏改寺额为“补陀寺”,从此遂成观音菩萨道场,人称“小普陀”。永乐四年(1406),栖心寺并入补陀寺,两寺合一。永乐二十二年(1424),住持汝庆建圆通宝殿。宣德七年(1432),永诜建毗卢阁。天顺二年(1458),文彬建藏经阁、大悲弥勒殿及廓庑等。嘉靖年间(1522—1565),建十王殿。

明末清初,天童密云法孙、浮石通贤法子拳石沃禅师及其弟子自天育先后住持寺院,弘扬圆悟一派所传的临济宗禅法。顺治年间(1644—1661)七塔寺建成方丈殿。康熙年间(1622—1722),寺院重修佛门、山门、钟楼等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),修建大悲阁,超育建云来庵塔院。因寺前建有7座浮屠,故俗称“七塔寺”。咸丰十一年(1861),寺经洪杨之役,惨遭兵火,遂成废墟。同治十年(1871),江东迎春弄周文学母子发心重修佛殿,早磬晚鱼,募化不倦,最终建成大佛殿及山门等。光绪十六年(1890),天童寺退居方丈慈运长老应地方绅董之请,出任七塔禅寺住持,广集净资,大兴土木,重修了大雄宝殿,重建了天王殿、三圣殿、中兴祖堂、藏经楼、法堂、禅堂、念佛堂、云水堂、大钟楼、门前七佛塔等,塑千手观音圣像,梵宇一新、衲僧云集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慈运长老晋京请颁《龙藏》1套,并获赐寺“七塔报恩禅寺”额。慈运法师为禅门临济正宗第39世传人,住持期间,大弘临济禅法,传法嗣48人,皆一时之法门龙象,其中以圆瑛、道阶、溥常等最为著名。七塔禅风因此广传湘、滇、蜀、陕、闽、浙、苏、赣、豫、台等省,乃至南洋、日本、韩国等地,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“七塔寺法派”,七塔禅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。后人缅怀慈老之功德,建“慈荫堂”以纪念之,尊其为七塔禅寺中兴之祖。

民国时期(1912—1949),觉圆和尚担任住持时,礼请华严学大师溥常长老在寺内创办七塔报恩佛学业院。佛学院创办10年(1928—1938)培育学僧288人,多为佛门俊才,弘化十方。溥常长老住持寺院时,主持编纂了《七塔寺志》,编修了《七塔报恩寺宗谱》,编辑了《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》。圆瑛大师任住持时,在鄞县五乡童岙庾山岭辟建塔院道场,为七塔寺年老僧众修行之所;建普国塔,供奉七塔寺圆寂僧人灵骨。寺院历代高僧辈出,法派弟子岐昌、道亨、僧晙、智圆、常西、觉圆、圆瑛、溥常、指南、显宗等近代佛门大德曾先后担任住持,虚云、谛闲、圆瑛、道阶、溥常、谛闻等常于寺内讲经说法,大施教化,影响深远,在佛教界享有盛名。

七塔禅寺自创建以来,屡经兴废,特别是十年动乱之际,更遭严重破坏,七塔道场名存实亡。1980年,党的宗教政策落实,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,由宁波市佛协会长月西老和尚任组长。在政府领导重视和四众弟子支持之下,月西老和尚经过10余年苦心经营,终于将寺院殿堂一一修复,使寺貌焕然一新,重现往日庄严恢宏气象,成为市区内唯一一所大型寺院。月西老和尚因此被尊为七塔禅寺复兴之师。与其同时,有桂仑禅师,自民国三十一年(1942)来寺参访,随缘留住七塔,精进修行不懈,彻悟禅宗心法及观音法门的真义,其见地境界被禅门宗匠来果禅师印证为“深入堂奥”,50余年常住七塔寺,随缘接引度化,慕名前来皈依、受教弟子无数,深得赵朴初、茗山长老等赞许,人称“七塔桂仑”。

1993年月西老和尚圆寂后,其高足可祥法师秉承遗训,带领全寺僧俗四众,重修圆通宝殿、三圣殿、钟楼、综合楼等,辟建“栖心一览”文物陈列室,重建东厢房,新建了鼓楼,改建山门牌楼,创办七塔佛学文化网站与《报恩》杂志,编辑出版《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》、《月西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集》、《七塔禅寺》、《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集》、《七塔寺人物志》等书籍。在寺院各项管理中,坚持以“人间佛教”的思想为指导,以城市为依托,以制度加强管理,以经济促进发展,以教育培养人才,以文化确立品位,以道风赢取信众,以慈善回报社会,以联谊扩大交流的原则理念,走出一条与时俱进、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。1994年8月23日,可祥法师接慈云长老法孙、圆瑛大师法子明旸大和尚所传之心法,使七塔禅寺法脉得以延续,祖庭得以重光。2003年3月25日,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新一任方丈,寺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。同时,又收回3000多平方米寺产,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。今日之七塔禅寺,梵宫雄伟,生机盎然,成为名播海内外的著名寺院。

七塔寺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寺内除主要殿堂为古典建筑外,还保存了一批珍贵文物:寺院开山祖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,上刻“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等字样;宋代大铜钟两口,各重达七、八千斤,分别铸于南宋绍定四年(1134)和嘉定十一年(1218);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刻印、光绪颁赐《龙藏》1部;梵文贝叶经1束;清代石刻五百罗汉造像图;“栖心一览”文物陈列室所藏各种珍贵文物等。

法王寺

法王寺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乡老庙村。

寺始建于清雍正二年(1724),为慈源老和尚所立。乾隆三年(1738),镛老和尚扩建天王殿、大殿、藏经楼及东西两厢房廊屋,颇具规模。后泰云老和尚住持该寺。

“文革”期间,寺院遭到破坏,殿内佛像荡然无存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。1992年,华与老和尚重新修复大殿。1997年,江东区宗教局委派弘法法师重新建造天王殿、玉佛殿及两边厢房,法王寺基本得到恢复。

1998年12月,法王寺被区民宗局批准为开放寺院。

二、著名废圮寺院

多福寺  位于百丈路附近。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(965)。开宝七年(974)刺史钱亿改名为兴福寺,治平元年(1064)赐“多福寺”额。熙宁元年(1068)重修。后毁。元至正年间(1341—1370)重建。明永乐年间(1403—1424)复毁,寺僧并入府城内之湖心广福寺。

广寿寺  位于百丈路附近。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(951),原名崇严院,北宋庆历七年(1047)赐额“广寿寺”。历朝几经兴废,至明永乐年间(1403—1424),寺僧并入府城内之宝云讲寺。

广严寺  位于东胜路附近。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元年(944),初名华严院。北宋治平二年(1064)赐“广严寺”额。此后,寺屡建屡废,至明永乐年间(1403—1424),寺僧并入府城宝云讲寺。

 

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

上一篇文章:鄞州区寺院
下一篇文章:没有了
版权所有:宁波市佛教协会 地址:解放南路12-14 电话:0574-87304414
最佳使用效果1024*768分辨率/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.0及以上版本 网站访问总次数:人次

浙ICP备12045262号 技术支持:宁波合益